甘肅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辦法
甘肅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辦法
甘肅省人民政府
甘肅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辦法
甘肅省人民政府令
第184號
《甘肅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辦法》已經2025年7月24日十四屆省政府第9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長 任振鶴
2025年8月1日
甘肅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辦法
第一條 為了賡續紅色法治血脈,弘揚紅色法治文化,從紅色法治文化中汲取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內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法治甘肅建設,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甘肅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傳承活動,適用本辦法。
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活動中涉及的文物、檔案、歷史建筑、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第三條 紅色法治文化按照資源表現形式,分為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具體包括下列內容:
(一)重要法治機構、會議、事件、活動的舊址、遺址、遺跡和紀念設施;
(二)重要法治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和紀念設施;
(三)重要法治機構、會議、事件、活動以及重要法治人物的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口述資料和有關實物;
(四)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學、法治藝術作品;
(五)法治建設中形成的理念、制度和傳統;
(六)其他具有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紀念意義的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
第四條 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傳承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遵循尊重史實、科學認定、嚴格保護、合理利用、重在傳承、創新發展的原則。
第五條 本省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按照《甘肅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的規定,在省、市(州)、縣(市、區)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的統籌、指導、協調下推動開展。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履行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的主體責任,將紅色法治文化作為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相關經費保障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做好本轄區內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教育、財政、文旅、退役軍人事務、文物、檔案、黨史研究等部門,做好紅色法治文化發掘整理、調查認定、保護管理、研究闡釋、科學利用、傳承弘揚等相關工作。
第八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法學會等群團組織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相關工作。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紅色法治文化的資源調查、認定工作,建立本省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向社會公布,實施動態管理。符合下列標準之一的,應當納入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
(一)包含的紅色法治元素在全國或者全省范圍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具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法治建設探索實踐的代表性、典型性;
(三)能夠發揮法治宣傳教育、文化傳承普及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
第十條 馬錫五審判方式陳列館、“劉巧兒”舊居、南梁列寧小學舊址、南梁革命紀念館、環縣河連灣陜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回民地區守則》等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直接納入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
第十一條 有關部門對納入遺存目錄的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應當依法明確保護責任人。
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的保護責任人,應當采取必要保護措施,履行保養、維護、修繕、修復等保護管理責任。保護責任人不具備保護能力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或者通過購買、置換等方式進行保護。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托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中具有突出教育意義的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推動建設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指導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發揮紅色法治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黨史研究機構、檔案部門、黨校(行政學院)、高等院校、法學會、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等,建立紅色法治文化研究會、研究中心和專家庫等,加強對陜甘邊蘇維埃政府“十大政策”、“馬錫五審判方式”等紅色法治文化的研究,挖掘其歷史意義、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出優秀研究成果,為傳承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提供理論支撐。
第十四條 省、市(州)人民政府應當弘揚紅色法治文化中的優秀傳統和寶貴經驗,將人民至上、公平正義、依法辦事等法治理念融入政府立法全過程、各方面,發揮政府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筑牢法治根基。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行政執法活動中踐行紅色法治文化,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執法能力、規范執法活動,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升執法公信力。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托府院聯動、府檢聯動等機制,傳承和發展“馬錫五審判方式”,推動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結合各自職責,打造反映文化底蘊、體現本土和時代特色、彰顯法治精神的紅色法治文化品牌,建設開放性的紅色法治文化陣地,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第十八條 省內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紅色法治文化融入法治教育、文化知識、社會實踐等教育教學內容和日常教學活動。
鼓勵和支持紅色法治文化富集地區的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中心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宣傳教育,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法治精神。
第十九條 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應當將紅色法治文化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本地實際開發培訓課程,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主題教育和實踐教學活動。
第二十條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紅色法治文化傳播平臺建設,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作用,充分利用網站、社交媒體、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的內容創作和傳播優勢,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教育,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第二十一條 鼓勵和支持以南梁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建設發展等紅色法治文化為題材的優秀藝術作品的創作生產、出版傳播。
鼓勵和支持文藝表演團體、文藝工作者、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等,開展紅色法治文化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展演等活動。
第二十二條 黨史研究、檔案、文物等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紅色法治文化史料的整理、編纂、出版,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專題展覽、公益講座、媒體宣傳等活動。
第二十三條 有關部門和單位舉辦紅色法治文化陳列展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確保陳列展覽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展陳內容和解說詞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征求相關部門意見。
紅色法治文化展覽應當注重原址陳列展示,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在適當位置設立紀念標志或者銘牌說明。
第二十四條 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掘利用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凝練和突出紅色法治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紅色旅游景區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研發紅色法治文化創意產品。
第二十五條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運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賦能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互動性和體驗性的文化服務。
第二十六條 加強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跨區域合作交流,共同研究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陜甘寧邊區政府建立發展、“馬錫五審判方式”等紅色法治文化,協同推動紅色法治文化傳承發展。
第二十七條 鼓勵和支持單位、個人以捐贈、資助、志愿服務、技術支持等方式,參與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等,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紅色法治文化傳承弘揚。
第二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損毀、侵占、破壞、污損紅色法治文化物質資源的行為和歪曲、丑化、褻瀆、詆毀、否定紅色法治文化的行為進行勸阻、舉報,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支持對違反法律規定,造成紅色法治文化嚴重損害或者存在嚴重損害風險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為,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